10/31/08

民進黨是如何變成民社黨?

民進黨是如何變成民社黨?
Jenny2008/10/30



我記得十多年前,台灣還在討論要不要總統直選,電視上看到一場戶外開講,一名老杯杯很生氣地質問一位贊成直選的大學生:「難道,你也想讓南部那些鄉下人跟你一樣,跟大學生一樣有一張票?」(本文另節錄發表於《超克藍綠》)

吼!當時我內心有個像「茂伯」的聲音爆出來:「蝦咪南部?啊鄉下是擱安怎?」

約莫當時,一位朋友在得知我的政治傾向後驚呼:「那妳不就和全民計程車行那些人一樣?」

長久以來,統媒不斷凸顯民進黨或其支持者抗爭的衝突場面,刻意略過其所抗爭的社會不義,只為了一個目的:貼標籤。因此,對我的朋友而言:

南部=鄉下=沒水準=民進黨=台獨=全民計程車=暴力=不理性。

這樣去脈絡的標籤製造,配合統媒長期對台灣人腦部按摩,灰熊有用,這二年,更成功地將「貪腐」加入刻板印象叢結之一。



(要有國際觀,這才是正牌的布爾喬亞好嗎?)

炮製「中間選民」之目的

一樣的生產方式,統媒幫台灣選民區分為藍、綠,以及最重要的「中間選民」。

統媒定義下的「中間選民」是這樣的:認為統獨不重要(那太偏激、太民粹、不理性)、經濟議題才重要(訴求現實才理性)、都會的、高收入的及高學歷的(後面統稱為布爾喬亞)。

在統媒強力放送下,「中間選民」不僅成了全台灣選民中最理性、最優質的一群,還是關乎藍綠陣營勝選最重要的一群人。當然,統媒不會告訴我們,一個選民對於統獨與經濟的選擇排序,與他的理不理性是如何劃上關係的,但刻板印象馬上炮製出來了:

都會=台北=高收入=高學歷=布爾喬亞=理性=有水準=重經濟議題=擱置統獨

這樣的刻板印象設定,我認為目的有二個:

一、在看似中立的「中間選民」角色設定中,有一項是擱置統獨,而這正是在選戰中,國民黨及統媒用來掩飾自己「促統」真實內在的保護色;用一個看似中道的「擱置統獨」,來對抗一直「操弄」主權議題(如入聯)的民進黨,使之看起來「不理性」與偏激。那麼,傾向擱置統獨的人,除非不去投票,只要去投了,當然是投給國民黨。

二、過去,我可以理解統媒抹黑綠營政治人物,但無法理解為何也抹黑綠營支持者。比如,我無法理解統媒一直負面化南部、鄉村,對於其政黨開拓這些地方的選票,到底有何幫助?但是,在看了以下二組「恆等式」後,正常的人都知道該選擇往哪邊靠去:

南部=鄉下=沒水準=民進黨=台獨=全民計程車=暴力=不理性=貪腐

都會=台北=高收入=高學歷=布爾喬亞=理性=有水準=重經濟=擱置統獨

我們會發現許多人會帶有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口吻說:「我是中間選民。」卻少有人帶著同樣的語氣:「我是民進黨的南部鄉村選民。」統媒根本不需要去討好綠營支持者,只要將其抹黑,不僅能有效遏止綠營再吸納更多支持者,甚至,連綠營內自己就忙著切割。



(《無米樂》顛覆掉城鄉與「水準」高低之別的刻板印像,但很可惜,這並未內化到台灣社會內,更沒有改造蔡英文,連結。)

用「中間選民」馴服了民進黨


民進黨在執政八年當中,對於統媒不僅束手無策,反而漸漸被馴服,歸順在其價值觀的框架中;從其深陷於「中間選民」的迷思中,就可觀察到。

統媒所定義的「中間選民」:決定選戰勝負與否的關鍵一族,這不過是用以吸引民進黨上鉤的餌;統媒一方面強力抹黑民進黨及其支持者,一方面放大「中間選民」的重要性,然後順利讓民進黨掉入陷阱。

這八年來,民進黨一路努力摒棄「鄉土味」、「不理性」、「暴力」等等「負面」形象,如果有「白目」同黨政治人物或支持者「情緒失控」,不用等統媒撻伐,民進黨及其部份支持者早就先「巴」下去了:「知道統媒等著抹黑你,還去配合統媒,這不是白目?」這種心情,相信去嗆張銘清的台南鄉親最能體會了。



(沒有像馬英九這樣的黨國氣質,跟人家玩什麼「溫良恭簡讓」?)

無效的「溫良恭簡讓」

但是,民進黨千方百計地向「中間選民」證明其「溫良恭簡讓」,統媒就會還其「清白」嗎?「中間選民」就因此改變其投票行為嗎?

當然不會,除非民進黨放棄台獨,不然民進黨及獨派勢力對於統媒而言,永遠是意識形態上的敵人。今天,就算民進黨的任何抗議活動「理性」到底?連看到警察都噓寒問暖,對抗議對象都輕聲細語,統媒就沒有其他抹黑方法?

遊行人數這麼多 ->「一定是被動員來的沒有靈魂的道具…」

遊行者裡面有些老人 ->「支持者一高二低…」

王定宇「推擠」(?)張銘清是暴力,但現在王被黑道請去「款待」三小時 ->「自導自演」

統媒要抹黑你,根本無需任何配合,它就是有辦法抹黑;若不與該媒體暴力作戰,只在統媒畫好的框架內抗爭,該框架只會越畫越小(連結)。而一個變成「溫良恭簡讓」的「理性」民進黨,最後還是不會得到「中間選民」的垂愛(謎之音:中間選民就是看統媒投票的),但是,它自己倒是漸漸變成統媒喜愛的在野黨的樣子:一個沒有戰鬥力、不具威脅感的在野樣板。

(「你們好好拼經濟,政治領導我們共產黨來就好。」)

國民黨:「媒體朋友們,本黨需要個像『中國民主社會黨』一樣的反對黨。」

統媒馴服民進黨的手段之高明,不單是讓民進黨的外在,成為一個無戰鬥力的在野黨,甚至使之內化了國民黨的意識型態。

比如說,當統媒說統獨議題是一種操弄,經濟議題的討論才是理性時,民進黨從不曾去質疑:「談統獨=操弄」、「談經濟=理性」的二分法是根據何來?反而只會搶著回說:「我們也很會拼經濟。」這不是服贗於其意識型態之下嗎?

連面對選後的馬政府,民進黨一開始仍只會質疑其「不會拼經濟」,遲至支持群眾極力關心「主權」問題時,被推著前進(連結)的民進黨,終於主辦了一場遊行,但仍避開陳雲林的訪台時機,也仍不忘提醒民眾要「理性」、「和平」。

拒絕被馴服

「理性」的定義,不光只是以「肢體暴力」有無就可以界定的。嗆張銘清的台南鄉親不「理性」嗎?他們害怕台灣主權被讓渡啊,這樣的「理性」動機,經過「理性」盤算,適足以產生這些「有效」行動。只是民進黨被統媒嚴重制約,統媒都還沒抹黑它,自己人就先給自己人穿上小鞋了。

拜黨國失去政權八年之賜,統媒得以「第四權」監督者的外衣偽裝,對民進黨及獨派勢力進行砲火猛烈的攻擊與抹黑,轟了八年,這龐大壓力馴服了不少人;至今,一個服贗統媒價值的民進黨,已經不適合再將全部獨派民眾「理所當然」地視為其「支持者」,因為我們所支持的不是民進黨這個政黨,而是支持一種價值,包括了「對抗」統媒和它服務的黨國。

經由「中間選民」的迷思,民進黨選擇順服於統媒壓力,對此我們無能制止,但我們必需在這?點出,統媒下一步,就是經由民進黨,也將你我馴服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