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長青2008/07/06
馬英九曾誇口,他當選,股票一萬點是起點,然後要衝到兩萬點。可現在,他上台才一個多月,股市就狂跌了一千八百點,連一萬都沒影了。那種我上台就會把股票衝到多少點的誇口,實有經濟白癡之嫌。
面對股民的怨聲載道,國民黨的唯一招數,就是向中國開放,並炫耀說,每天從中國來三千遊客,一年就有一百萬,可刺激經濟發展。但中國觀光客到台灣後真的能大量購物、消費嗎?這是很令人質疑的──
首先,隨著經濟開放,今天中國的物品已相當豐富,不要說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,即使一般中等城市,商場也是琳琅滿目、貨品繁多。而且由於勞工便宜,多數同類商品都比台灣便宜。所以現在即使到香港旅遊的中國人,也不像當年那樣大包小包地買東西了。
拍張照片「到此一遊」
目前中國人均收入按北京官方說法是一千八百美元,但仍低於伊朗(三千美元)、泰國(二千五百美元)等。這樣的收入水準,也意味著中國遊客在台灣不可能高消費。另外,人們容易忽略的是,中國人到台灣,和到任何其他地方觀光的心理都不同,他主要是出自一種政治心態,並不是要真正享受假期、消費等;而只是「到此一遊」。因為台灣在中國被政治化了幾十年,在中國人的心裡有一個特殊的政治地位。到台灣晃蕩一圈、拍張照片;那個成天被媒體喧囂的、以前中國人去不了的台灣我去過了,如此而已。
所以,即使中國觀光客真的每年來一百萬,其對台灣經濟的影響也是很有限的。如果馬政府真的重視觀光客對經濟的作用,為什麼不重視日本遊客?日本到台旅遊人數去年創一百一十萬的歷史紀錄,正好和馬政府計畫的一年從中國來的觀光客一樣多。而日本人均收入是三萬美元以上,所得水準等於中國觀光客的近二十倍。但馬政府上台後卻利用釣魚台事件煽動反日,高喊「不惜一戰」,這顯然影響日本民眾來台灣的熱情。馬政府對日本的一百萬遊客(又有較高消費能力)反而不在乎了,那麼所謂開放觀光客是為了「拚經濟」是真的嗎?
退稅是經濟發展的槓桿
不要說中國還是一個專制國家,並是台灣的主要敵人,即使在美洲大陸,拉丁美洲那些小國,面對美國這個全球經濟龍頭的民主國家,人家的領導人也沒把自己國家的經濟都押寶到美國上。像近年經濟強勁增長的巴西等國,主要是靠自己內部的經濟改革,走更充分的市場經濟道路,包括降低稅收、減少政府對經濟的控制等等。
目前民進黨和國民黨在經濟上的一個爭執是,綠營強調馬政府要給人民退稅。人民手裡有錢,才能刺激消費、擴大內需,由此發展經濟。而馬政府卻以所謂經濟不好,沒有錢退稅來敷衍。
是不是退稅和減稅,是一個國家的經濟能不能發展的關鍵。以香港為例,在美國「傳統基金會」評比的全球經濟自由度排行榜上,香港近年一直居冠,其中最主要因素是香港實行單一稅率,而且只有百分之十四(全球稅率第三低)。上週二《華爾街日報》發表了「為香港叫好」(Cheers, Hong Kong)的社論,因香港取消對酒的百分之四十關稅後,全球三個最大的酒公司馬上在香港設立辦事處。僅上月舉行的酒類展銷會,香港就獲一千多萬美元收入。這篇社論說,這個減稅的決定,一下子使香港成了亞洲的酒中心。這不是香港向中國內地全面開放的結果,而是通過減稅、實行充分市場經濟政策的結果。
資本流向回報率更高之地
退稅和減稅能夠促進經濟發展,已是全球性的現象。例如美國在二○○四年通過法案,給在海外投資的美國公司一年的減稅優惠,原來百分之三十五的稅,降至五點二五。上週二《華爾街日報》社論說,結果八百多家在海外投資的美國公司上繳的稅款「像潮水般」匯回來,高達三千六百億美元。而同年美國公司的投資額也上升了九點六,是過去十年最高的。
新加坡最近也準備把稅率減至百分之十六,以增加和香港競爭的能力。俄國結束共產制度後,實行稅務改革,不僅採單一稅率,而且只有百分之十三(全球第二低,最低的是愛爾蘭,只有十二點五),結果俄國不僅經濟持續發展,且稅收比上年度增加百分之五十。
減稅促進經濟發展的道理很簡單,一是刺激大眾消費,消費高,自然經濟發展,像美國大眾消費佔國民產值的六成六;二是企業有更多資金再投資、擴大生產,提供更多就業機會;三是企業規模擴大,繳稅基數增大,同時失業率降低,繳稅的人多了,國家稅收自然增多;四是稅低,外商自然來投資,全世界的資本,都是流向稅低、回報率高的地方。
開放中國觀光客即使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,但台灣畢竟不是一個靠旅遊生存的國家。而且中國又是用飛彈瞄準台灣的敵對國家,把台灣的經濟前途押寶到對岸敵對的國家身上,等於幫助中國通過經濟統合台灣,走向政治統合,其前景無法不令人擔憂。
□ 〔 資料來源: 自由時報 〕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